1)第一百八十二章:朕不想拿你当典型_朱棣重生土木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汉王屡次僭越,对朝政大事指手画脚,又屡屡请求加强权利与封地,朝臣当时多是反对,宣宗却都同意了。”

  “然而宣宗越是退让,汉王越是得寸进尺,以为无能,宣德元年八月时,京城大震,汉王就在那时声称清君侧,起兵造反。”

  听到这里,朱棣转过头,对一旁的几名宫娥微微点头,看着宫娥小心翼翼上前扶正御座,缓声道:

  “清君侧,好你个熊小子,连理由都选的和朕当年,一模一样。”

  “其实汉王本性不坏,朕一直都知道。”朱棣走回御座坐好,叹道:“那汉王呢,后来如何了,是战死了吗?”

  没想到,朱瞻墡闻言却嗤笑不已。

  “要真是战死在乐安州,那他的评价也不至于如此之坏。”

  “陛下是不知道,那汉王在乐安咋咋呼呼的,又是设府又是封臣,还号称大赦天下,却在一听说宣宗亲征时投降了。”

  “投降?”朱棣一愣,笑着摇头:“朕不信,汉王是绝不会投降的,你跟朕说实话,汉王是怎么被绑出城的?”

  朱瞻墡闻言,却是惊为天人,哑然道:“这…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这你不用管,朕就是知道。”朱棣无意也无心多做解释,现在他是真的没什么心情去搞这些。

  听到皇帝语气平澹,朱瞻墡也收拢笑容,正色道:“陛下实在聪慧,臣瞒不住陛下,还请陛下赦免臣的罪过。”

  朱棣颔首道:“说吧,朕不会怪罪于你。”

  一直到现在,这位景泰皇帝都是没有食言或卸磨杀驴一次,听见这话,朱瞻墡这才放心,将一切密辛,和盘托出。

  “其实汉王早在洪熙年间,或者说是在太宗还在世时,他就注定了不会成功。”

  “洪熙元年时,朝廷官员、地方官吏,乃至封疆大吏,十有八九皆出自永乐太子府,宗室子弟也多受仁宗之情。”

  “仁宗虽在位只九月,但当宣宗即位时,整个朝廷内外,却如铁桶一般,无人敢对宣宗的法理产生置喙。”

  “就连乐安州的官兵将校,也都不愿作战,听说皇帝亲征,全都高呼万岁,自发投降。”

  “陛下所料不错,汉王确实是被他的亲卫绑缚出城的。”

  “原来是这样…”朱棣听完后,唏嘘不已,一时间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喃喃道:“看来汉王不是败在朕的圣孙之手,是败在太子手上。”

  “是这样的,陛下圣明。”朱瞻墡说道。

  朱棣明白自己这个次子的执念,也知道,他其实本性不坏,只是有的时候太过鲁莽憨直。

  朱棣也知道太子的能耐,但却是真没想到,继位后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他就把汉王的一切全都釜底抽薪。

  想到这里,朱棣再次叹道:“看来,当时大明天下,最有能耐的并非是朕,也并非是汉王、赵王,却是太子。”

  “他的心思,有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