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三章 愤怒的九千岁_辽东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原王朝就修建长城,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发展到了明朝,更是形成了长城,烽火台,墩堡,城池完善的防御体系,护卫着帝国的安全。

  面对着建奴,修造城堡,加强防御未必是错的。可是凡事过犹不及。在历史上孙承宗到了辽东之后,没命的修造城堡,每年扔进去四五百万两银子,生生掏空了大明的家底,财政枯竭,各地流民起义不断,生生把大明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孙阁老所谓光复的土地都是建奴不要的缓冲区,屯田收入每年也不过区区十八万两,以辽人守辽土,结果培养出来一个关宁武将集团,这帮人完全指望着朝廷供养,他们养寇自重还来不及,根本没有本事胆识和鞑子作战。

  明亡于流寇,而流寇产生是因为无力赈灾,究其原因,就是辽东占用了太多的军费,挤占了其他支出。

  而孙承宗就是一手挖了无底的黑洞,并且不停往里面撒钱的笨蛋。

  只能说他比较幸运,及早从辽东抽身,没有身败名裂。

  如今孙老师又到了辽东,并且故技重施,继续他的大工程,张恪是严zhòng嗤之以鼻。就连对军事不太明白的王化贞都看不下了。

  “修几十座城池墩台,耗费砖瓦*木料无数,需要民夫三五十万,工期至少五年。就算建奴不来打我们,光是消耗的民力和财力,就足以掏空辽东,掏空大明朝!”王化贞气得直拍桌子,骂道:“朝廷那些混球是怎么想的,难道就因为光复四百里故土的虚名,就让他们发了疯?清流误国啊!”

  张恪从怀里拿出了一张辽东地图,送到了王化贞面前。

  “世伯,你请看。孙阁老要修造城池墩台的地方,都是在三岔河以西。经过连番战斗,从大凌河到三岔河,中间就是我们和鞑子的缓冲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算把城池修到这里,也不能真正说光复这些土地。更何况就算朝廷给了足够银子,也修不过去!”

  “噢?怎么说?”

  “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在广宁附近修城池鞑子或许不管,可是到了三岔河附近。鞑子会眼睁睁看着吗?”

  “啊?”

  王化贞盯着地图,突然惊呼出来。

  “没错,城池没有修好,工匠民夫就没有藏身之地,等于是送到了鞑子嘴边,任由人家吞吃啊!只要鞑子不停袭扰,想修城池简直是做梦!”

  王化贞想了想,又问道:“永贞,要是派一些军队保护呢。会不会好?”

  “不会!”张恪斩钉截铁说道:“派的人少了,鞑子就吃掉,多了,慢慢消耗。也能吞掉。只有集中比鞑子还强大的兵力才能保证施工。可是到了那个时候,直接收复全辽就算了,何必还修城池呢!”

  话说到了这份上,是彻底把孙老师的一套推翻了。只是这玩意是张恪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