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三章 计算机_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温大伟等的就是这句话,二话不说,直接就聘任齐永安为株江船舶制造厂顾问委员会第一位特聘的技术顾问,总体负责整个造船业务的前期筹备、技术规划、工艺规范以及员工培训。

  这年头顾问委这个机构在各单位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为了那些退居二线的老领导、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设置的专门机构。

  株江厂作为邕江知名企业,自然也不能免俗。

  只不过因为株江厂成立没几年,干部职工的平均年龄刚刚三十出头,不涉及什么老干部、老领导之类的存在,所以株江厂的顾问委一直是个空架子。

  除了温大伟的导师李鑫挂了个顾问委员会的主席外便没有其他人了。

  如今齐永安的加入算是将这一机构实职花了,所以温大伟也在想是不是以后可以把更多的大牛充实进来。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在温大伟的脑袋里转了两圈儿就给否了。

  齐永安这种漏不是说捡就能捡的,所以还是把眼前要紧的事儿做好再说吧!

  有了齐永安这个大牛的加入,株江厂船舶放样的问题立刻就迎来了转机,依靠着齐永安丰富的船舶放样经验;张明莉和王维斌等人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温大伟这个挂逼偶尔的灵光一闪。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将“高端”船舶数学放样的核心算法和基本架构确定下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完善后正式应用到港岛航运公司6艘渡轮的建造之中。

  “原本我们要进行同类型船舶的放样工序,光是几个等比例模型就要制造一个多月,之后又要划分区域,处理板材,调整光顺……一系列程序下来又得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温大伟当然不能跟高嵩说那么多厂里的秘辛,只是大概介绍了下“高端”船舶数学放样研发情况便话锋一转,十分高调的说道:“不过用我们这款自主研制的‘高端’船舶数学放样算法系统后,之前三十多个人,三个多月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5个人10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一艘1000吨级船舶的放样工序,当然这还是人工计算的效率,如果应用到计算机上,效率会更快……”

  “你们还配备了计算机?”高嵩听了这话,不仅有些意外,要知道他在内地也看了不少造船厂,有计算机的一个都没有。

  类似华东江南造船厂,东北红旗造船厂这样的大厂到是有,问题是这样的大厂又不是他这种实力不强的小港商能进去的,因此有无计算机便成为高嵩判断内地造船厂实力强弱的一项重要依据。

  按理说株江厂这么个成立没几年,且刚刚转型生产船舶的新厂不应该有这样高端的配置,可听温大伟的意思,似乎真的有计算机。

  “我都说了,我们厂是省重点扶持单位,所以硬件上的配置是非常高的,当然了,这是跟那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