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 裂缝的货轮(求订阅)_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成志和郑德兴很快就感到了附近的港口,在哪里其他株江厂的人早已经到了。

  他们是温大伟在株江厂内选出的技术骨干,派到港岛学习和观摩这里的修造船技术的。

  本来原计划是派这批人去日本的,结果名额却被桂州分厂给占去了。

  没办法,谁让桂州分厂的郑勇在日本有人呢。

  那位东芝公司贸易株式会社副社长夏眠梅鸾子女士向桂州厂发出邀请,于是乎厂长马军,厂顾问郑勇便率领庞大的桂州厂代表团浩浩荡荡就去了日本。

  这年头出国,特别是公费出国那可是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的,桂州厂一下子搞了近八成的名额,别人自然就少了。

  区区两个名额根本就没办法支撑起株江厂庞大的造船规划。

  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前往临近的港岛。

  若是在算上局里固定的名额,落在株江厂身上只有聊胜于无的两个名额。

  这哪里够株江厂用的,要知道造船可不是单纯是劳动密集型,也是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工人队伍的素质要求不但高,而且庞大。

  虽说距离彻底完成还有一段距离,但关键的问题是温大伟手里的钱差不多快花完了。

  m.lqzw.org

  要知道株江厂背后的三个大佬都是以生产资料作为投资的标的物,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是一分都没给。

  毕竟划为海外的港岛还是有他的特殊性的,最起码对往来的限制没有那么多,再加上港岛的航运业发达,配套的修船、造船产业远比国内的技术要雄厚,所以去港岛学习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温大伟不想耽搁时间,要知道随着土地、设备、配套以及政策的到位,造船厂的雏形已经初见端倪。

  然而国开行虽然给了12亿的贷款额度授信,但首批自批复了不到4个亿的贷款。

  没办法,银行毕竟不是株江厂背后那几个亲爸爸,是要讲究个投资风险的,虽说通过找几个爸爸,最终还是能让国开行继续拨款,但你这种伤人品的事儿温大伟才不会干呢。

  温大伟能撑到现在除了创汇的收益外,最主要的还是国开行的贷款。

  问题是,国开行的贷款也不禁花,没办法,实在是造船这个行当还算是非常烧钱的资金密集型,所以需要更多的投资进来才能把株江造船厂给培育起来。

  所以能按规矩来就按规矩来,行的正,走的直谁也挑不出半个毛病。

  不就是想看看株江厂到底能不能造船嘛,那就造给他们看看呗。

  几个爸爸现在说话好使,将来可就不一定喽,万一哪天影响力弱下去,国开行嘴巴一歪歪限制额度,让你提前还贷怎么办?

  类似的例子温大伟后世见过的不要太多,当时风光无限,最后还不得连本带利的全都吐出去?

  反正整个办事处都快被王微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