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节,节,接二连三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宵节

  本来刚从老家过完春节回来没有十天的时间,元宵节就不想回去了。可是,老家元宵节有个重要的仪式:给祖坟送灯。就是把豆面、萝卜制作、雕刻的油灯送到祖先的坟头,烧纸放鞭炮祭奠。如今都是成品的蜡烛头代替油灯。传说是给先人们照亮,捉一下身上的虱子。大哥今年是不能去了,母亲说叫父亲去。父亲的身体日渐康复了,能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了。可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下有儿子孙子,不应该独自去了,叫邻居看到,仿佛做儿子的我有些不孝的嫌疑,更何况,老家不远,一百多公里,而且自己也有了车子。

  回老家,妻子和儿子都有些抵触情绪。老婆怕干太多家务,儿子嫌老家的饭菜不够好,甚至说吃泔水!那是老人每顿饭都有带汤的剩菜。为了一起回家,我没少动脑子。元宵节这天,妻子上班,下午2点才回来。中间她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爸爸走了。估计妻子有些心动。虽然身边的同事大多支持她不回去,可是,年龄大点的劝她还是回去吧,毕竟老人年岁大了。果然,妻子回来,看到我,决定一起回去。儿子大闹,说什么也不回去。任凭你跟他讲道理。最后,他还是妥协了,并且说好在县城给他买一顿肯德基。买好肉馅,给母亲打电话:四点到家,你也别剁肉馅了,我们准备好了。母亲当然很高兴。

  到了县城,分头行动。他们买吃的,我买烟花爆竹。然后,回家。母亲已经把一应送灯上坟的祭奠物品打点好了。她越是上了年纪,越是唯心主义起来,非常讲迷信。我们也不反对。听她说说,还很有道理:“咱家这些年老的健康,小的出息顺利,都和敬天敬地敬鬼神有关系。”并且还列举些反面事例。

  和儿子骑自行车去的祖坟。路太烂,开车很不好通过。而且,刚下过雨。今年全国大范围干旱,可是,老家没有一点干旱的痕迹。这是不是和母亲这样的老人多有关系呢?没有风,坟头前的小灯容易点燃。爷爷奶奶的坟头祭奠一番,后排就是老爷爷的。母亲说,今年丰收灯,就要丰收豆子。儿子在大门上,窗台上,到处点燃了小灯。小院子很亮堂,母亲很高兴。

  正当全家人在炕头吃饭喝酒聊天的时候,父亲发现屋后起火了。于是,和妻子儿子提水拿工具,跑了过去。火势很猛,自己一靠前,就闻到一股毛发烧焦的味道,是头发眉毛还是自己的羊衫呢?顾不得许多。那家人的兄弟侄子孙子陆续都来了,帮忙灭火。很快,火势控制下来,跟那家人告别,叫了声叔,回头想,不对啊,我们是平辈。

  回家看看羊衫,没有问题,眉毛却少了点,特别是自己满意的长寿眉少了几根!但愿与人为善,不要折寿的好。母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