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航行动力_光速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月后,好几份研究报告或者简报呈现在周源面前。这几份报告或者简报包括:星际航行动力{主要作者:科学院飞行器动力学家马克}、光速定律{主要作者:科学院物理学家文明}、星系标定方法{主要作者:科学院天文学家莱尔和科学院物理学家文明}、复制生命法则和意识移植{主要作者:科学院人类学家玛利亚、科学院脑神经和生命科学家邦本}、威慑和破壁执行计划{主要作者:科学院物理学家周源、科学院天体物理学家蒋晓燕和地球联邦舰队总司令艾森}、行星资源开发计划{主要作者:科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家杰斯、社科院研究员奥赛}。

  周源对前面三个很感兴趣,在未来三个报告也是很重要,所以重点看。后面三个简报,是他可以想象得到的。

  第一份报告就是星际航行动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历史回望{讲述几十年前的飞机、化学火箭等};现阶段航行动力{主要分析现在战舰和飞船所使用的受控核聚变动力};未来动力和航行方式{分析未来可以采用的几种动力发动机或航行方式,比如星际冲压发动机、反物质发动机、离子发动机、恒星光压光帆、核脉冲发动机、空间曲率驱动、利用人造黑洞等};总结建议等。

  历史回望主要部分:几十年前,人类最熟悉的发动机应当火箭发动机,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利用这种发动机飞出太阳系。不过这种发动机的缺点是明显的,化学燃料占据的体积和重量太大而推力则太小,效率有限。

  现阶段使用的受控核聚变发动机:惯性约束聚变,也称作脉冲性聚变,在飞船尾部推进舱内使用粒子束来引爆小燃料球,小燃料球产生超高温,生成比磁约束聚变时密度更高1万亿倍的离子浆,从而产生聚变。由于这种反应时间非常快,不必要强磁场束缚它们,小燃料球自身的惯性就可以维持热度足够长的时间来进行反应。在宇宙的真空中使用粒子束,比具有大气的地球上具有明显的好处,不受大气分子的干扰。核聚变大幅度降低核裂变的辐射污染,不产生γ射线和中子,只产生α粒子,可以说是相当干净的反应。

  星际冲压发动机:典型的星际冲压发动机其实也是一种核聚变发动机。使用星际冲压发动机的飞船,可以不牺牲灵活性而解决燃料携带方面的问题。因为核聚变所需要的燃料氢,在星际空间中到处都是,只要在飞行的途中把它们搜集起来,送进反应炉中就可以了。当然,星际物质的密度是极其稀薄的,所以这种飞船上需要安装一个巨大的漏斗形氢采集器。按照计算,如果一个1千吨重的飞船以1g的加速度前进,在高密度的星云中就需要采集1千平方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