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 三喜临门_重生1982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让黄月娥鼓动周围闲家里没事干的人一起地来卖书,小巷子里可就热闹起来了。

  拿背篓背的,用板车推的,骑三轮的,都是来找黄月娥这里拉书卖的。

  到了年底返城的人越来越多,大批赴滇支边的青年回流到城市里,回到蜀都、山城的就有二三万人,尽管有一部分知青被安排到了厂矿企业,但更多人成为了待业青年。

  没有了收入来源,吃喝都成为问题。

  许多人摆起了摊子,干起了个体户,早点摊子、茶摊儿,也有人去扫大街、掏大粪,但更多的人生活无以为继。

  黄月娥这里自然也就多了许多人,都是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口口相传,也都从她这里拉书摆摊。

  她也听了郝维明的,开头把书赊给人家去卖,卖完之后再给钱,久而久之,来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好几十个。

  渐渐的,黄姐的名头也是在这些书贩子悄然地传开了,有了点名气。

  虽然每本书赚的是比以前少,但零售变批发,利薄抵不过量大,每天钱没比以前少赚。

  每天黄月娥家里进进出出的人,就连出货都忙不过来,进货就更不可能有时间了。

  也是没办法,也是没办法,也是带了好几个亲戚一起,进书,送货,出货。

  还专门就近租了个老院子当作仓库。

  还专门在蜀都大学的门口租了个房子,开了个“明月”书店。

  黄月娥让郝维明起名字,郝维明说干脆就叫黄姐书店,或者月娥书店,黄月不同意,说是合伙的生意,不能用她一个人名字,显得好像她一个人占了。

  老蔡提议干脆叫“明月书店”,取郝维明的明字,黄月娥的月字,郝维明听着总觉得怪怪的,感觉不太妥当,黄月娥却是觉得顺口又实在,结果就用了这么个店名儿。

  书店里面就不像小书摊上有那么多的旧书,很多是刚刚出版的新书,才出版没多久就购入摆上了书架,像什么《汉姆莱特》、《基度山伯爵》,外国书籍很多,不少的刚刚出来的杂志和报纸,也是应蜀都大学这个小市场的需求。

  蜀都的52所“数字”中学以及几十所的小学外边常常是摆着不少的书摊子。

  九眼桥、春熙路、府南河附近也都有书摊子。

  郝维明先后逛了明月书店和“仓库”老院儿,发现院子里书堆得太多了,还有人在里面抽烟,就直接和黄月娥说了一下防火的事情,还得让她找人在老院儿晚上守着。蜀都秋冬潮湿多雨还好,要是到了夏天温度一高,满院子的书失了火,一条巷子都可能跟着燃起来,真的那样可就不仅仅是破财那么简单了。

  黄月娥听了也是赶忙得叫抽烟的灭了火,按郝维明要求,找人拿颜料在院墙上刷了“禁止烟火”的醒目大字,还专门找了人帮忙盯着,不敢放松。

  她还时不时到老院儿里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