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有关于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必然会经历的事情_久仰大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的明暗。

  或许,只是由于我多年一直待在寺里的缘故,乃至偶然间碰见了一位尚算貌美的女子,便忍不住心生遐想了吧。

  罪过,罪过。

  这般无力地宽慰着自己,小和尚双手合十,暗暗告罪。

  可心里,却又忍不住地回想起了,先前所见到的那番景象。

  但无论他兀自回想了多少次。

  在他记忆中留下的,似乎就只有那转瞬间,恍若佛前灿莲,又似临江洛仙般的惊鸿一瞥。

  当时,姑娘的眉眼中,像是还带着一分寂寥。

  她是在惋惜着什么吗。

  还是在哀怨着什么呢。

  小和尚忍不住地想。

  又想不明白。

  ……

  小和尚年少早慧,师父说他与佛门有缘,便将他带回了寺内。

  但其实,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佛。

  只知道父母希望自己礼佛,所以,便跟着师父走了。

  转眼间就过去了十多年。

  一年前,他对师父说,自己已经知道什么是佛了。

  可师父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让他离开了少林。

  叫他等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不懂佛了,再回去。

  从那以后,小和尚就再没回过少林寺。

  他只是独自在外行走,并坚持着自己修行了多年的闭口禅,同时谨遵着师父从前的教诲。

  不视,不听。

  乃不闻不见。

  方不言不语。

  如此世间纷纷,便皆可梦幻。

  即不执不念,不贪不想,遂知本真。

  不过有关于这几句话,老和尚却有一件事,还没对小和尚说起过。

  那就是在他的眼中。

  小和尚一直以来的理解,大概都错的。

  老和尚最初的意思,是抛弃表象,抛弃世俗对一个人,一件事,与一个物件附加的所有意义与偏见,如此方见本真,方能用最真实的心思去思考。

  而小和尚所恭行的,却是不见表象,亦不知本真。

  他只是不闻不问,从而做到了所谓的胸怀坦荡,波澜不惊。

  因此老和尚才让小和尚离开了少林。

  他知道小和尚自幼聪慧,所以他只是等着。

  等着小和尚着迷一次表象,着迷到痴痴不悟,着迷到难以脱身,最后再回去找他。

  到那时,小和尚或许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佛了。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老人家的人生阅历,总会比年轻人的要更丰富一点。

  盖因如此,老和尚才没有猜错。

  待小和尚离开山门之后,其必然会经历的一些事情。

  便如同是眼下的小和尚,早已没了原先的温润自若。

  反而随着愈加深入思考,变得有些面红耳赤了起来,心思也愈加纷扰不定。

  他都想到了些什么,这不好说。

  总之那应当是他这十几年来,在寺庙里从未想到过的东西。

  如果非要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眼下的处境的话。

  想来,这应当就是佛道两家里,常说的“劫难”了吧。

  ……

  江水轻摇着船板,在这样一个江上的夜晚,涛声不显得叨扰,反而更像是恰好。

  可惜这边的小和尚,苦思不解心结,根本无心睡眠。

  不过另一边的王戊,倒是好不清闲,甚至睡得鼾声连连。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