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九章_农门锦绣夏箐箐全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家条的村民除了赵伟父子三人,其他老老少少一共五十六口,今年他们的已经颗粒无收了,还要挨到明年秋收,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刘一帆不可能一直接济,于是刘一帆跟陈县令沟通好,破庙附近的地就拨给他们让他们在那儿安家,刘一帆出钱派人帮助他们在破庙附*地基盖房子,并且给他们安排好了活计,女的可以缝衣裳挣钱,男人可以上山砍大柴卖到刘一帆厂里,天冷了后,腊味什么的也需要大量人手,到时候不愁日子过不下去。

  事情本来安排的妥妥当当,赵家条的人将刘一帆奉为青天大老爷,口口传颂。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五丰镇与合兴县接壤,越来越多的流民涌进了五丰镇,然后他们听说了刘一帆的义举,纷纷求助而来求刘一帆救他们一命。

  一下子,难民就达到了四百人之多!

  “关于合兴县的灾情,难道朝廷没有一点措施吗?”

  “我听陈县令说,合兴县灾情重大,合兴县的粮食因为合兴县令转移不及时,都被大水冲了,现在从各县调派粮食过去,也没有那么快。”

  这年头不想现代交通发达,信息传递快捷,灾情发生后,要上达天听,还要等皇上下令,一来一去可能小半个月过去了,老百姓哪里等的起?

  刘一帆解释道,“我已经给尹大人去信了,这里来了这么多流民,没道理朝廷不管。”

  刘一帆虽然是官,但是终究不是负责这一块政务的官员,少部分人他可以自掏腰包,现在几百人,前期他们盖房子置办简单家什,还有生存下去的粮食,这都需要钱,不仅是笔大费用,更主要的是这事儿得让尹大人这个在其位的领导去谋其政,刘一帆只能协助,不能越俎代庖。

  灾荒不解决好,日子也太平不起来,而且这四百人的就业也成了问题,没有田地没有钱粮,没有活干,如何坚持到明年?

  如何安置四百流民,上面的通知还没下达,刘罗两口子也不忍心看着四百个人活活饿死,便安排了人施粥。

  这时候以姜宝莲为首的县城上流圈子的女眷们,一个个慷慨解囊,捐衣物捐银两的,靠这些捐赠足以让这四百人重建家园。

  这时候攒官声的好机会,陈县令亲自带人到了破庙那儿,安抚难民,然后命人与他们一起重建家园。

  于是,这四百人和赵家条的人就在破庙那儿定居下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大村庄,被称为好运村。

  这儿的老百姓觉得自己逃难至此,遇上刘一帆和陈县令的这样好官,是他们好运。

  京城。

  “合兴县的难民流落至兴隆县,得兴隆县令及经济使的帮助,这四百五十六个人终得以妥善安置........好啊好!哈哈哈.........”皇帝看着尹震的奏报,龙心大悦。

  暖阁里几位大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