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卷三 坎坷记愁 · 六_浮生六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处的田地中禾苗全都被淹没了。我则每日与僧人一起作画,不见不闻寺外之事。

  。梦。阮。读。书。🍒www…mengRuan…com

  七月初,天才放晴。揖山的父亲,号莼芗,要去崇明做生意,带上了我,帮着代笔记账,由此得到了二十两银子的酬金。回来后,正值我父亲将要安葬,启堂让逢森对我说:“叔叔因为祖父的葬事费用不够,想让你帮着出上一二十两银子。”我准备把银两全部给他,夏揖山不许,只让我拿出一半给他。我随即带着青君先到了墓地。下葬完毕,仍旧回到了大悲阁。

  九月末时,夏揖山在东海的永泰沙有片田地,携带我去收田租。在那边盘桓了两个月,回到苏州已是残冬,我搬迁到他家的雪鸿草堂过年。真是我的异姓兄弟啊!

  乙丑年(1805)七月,石琢堂才从京城回到苏州。

  琢堂名韫玉,字执如,琢堂是他的号,与我是幼年之交。他是乾隆庚戌年(1790)的状元,后来出任四川重庆的太守。白莲教暴乱之时,他三年戎马征战,功绩卓著。待他回来,两人相见甚欢。

  很快,他于重阳日带着家眷去四川重庆赴任,邀请我一同前往。我于是到九妹夫陆尚吾的家中,叩别母亲。因为我父亲的故居已经属于别人了啊。我母亲嘱咐我说:“你弟弟不足以依靠,你此行需要多多努力。重振家声,全仰仗你了。”

  而逢森送我到半路,忽然流泪不已,因此叮嘱他不要再送,及早回去。

  船驶出京口,琢堂恰好有个昔日老友、举人王惕夫在淮扬盐署,就绕道去拜访他,我也与他一起去,得以再次有机会看望芸娘之墓。船回来后从长江逆流而上,一路游览名胜。到湖北荆州,获悉琢堂升任潼关观察使的任命消息,就留下我和他的儿子敦夫,以及眷属等人,暂时住在荆州。琢堂自己轻骑减从,到重庆过年;然后再从成都,过栈道,去潼关赴任。

  丙寅年(1806)二月,琢堂的眷属才由水路过去,至樊城上岸登陆。路途遥远,花费巨大,车重人多,一路上马死车毁,备尝辛苦。到了潼关才三个月,琢堂又升任为山左廉访,他清风两袖,眷属不能一同前往,暂时借住在潼关书院。

  十月底,琢堂领了山左廉访一职的俸禄,才派人来接眷属。其中捎来女儿青君给我的一封信,惊悉我儿逢森已于四月夭亡。回忆之前他送我到半路忽然哭泣的场景,原来是我们父子在永别啊!

  呜呼!芸只有这一个儿子,我不能延续她的后代了啊。

  琢堂听到消息,为我长叹不已,送给我一个妾室,得以重入温柔之梦。从此人世扰扰攘攘,又不知道何时方能梦醒了!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