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8章 裁军之争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日后,一篇奏折送达吴长庆的桌面。

  【裁军疏议。】

  里面论述了裁军的必要性,提议把军队的数量减少一半,减少开支,把钱用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送到吴长庆面前的奏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公开的。这种会先经过内阁审核再交给皇帝,经过了内阁,基本上就会被所有官员知晓。

  另外一种是密折,会被直接送到吴长庆的面前。

  这本裁军疏议并不是机密事件,所以采用的是公开的形式。

  所以,军方也是在第一时间里就知道了文官里有人扬言要裁军,顿时气了个半死。

  他们刚刚在南方北方都打了大胜仗,刚回到南京休整的他们还想着得点赏赐,巩固下手中的权力呢。

  结果,文臣却弄出这么一招,着实可恨。

  裁军疏议送达吴长庆手中还不到一天,军方的几位大佬就上奏折论述了保持军队数量的重要性。

  有的仗着和吴长庆关系好,还求见当面论述。

  他们都表示,此时裁军为时尚早。东北方向还有多尔衮,北方还有蒙古人,西北还有叶尔羌汗国。

  中部还有何腾蛟,张献忠部,西南还有残明,海外还有扶桑和西洋人......

  总之,大华需要收拾的人还有很多,需要那么多的军队。

  文官和武将们的争论其实是徒劳的,吴长庆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不会因为他们的争论就轻易动摇计划。

  一百万军队,对于一个大帝国来说数量并不多。

  当然,当前的军费的开支占比确实是太高了,一个国家的军费占比,最好不要超过税收的百分之十。

  而今年的军费,足足占了税收收入的百分之四十。

  关键原因就是现在的武器装备制造,都还属于高科技领域,成本都很高。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手榴弹和子弹的技术在不断完善成熟,其制造成本也在急剧下降。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更加先进且昂贵的武器也在装备部队,比如各种大口径的巨炮,自行车机动队,铁甲军舰等。

  所以军费想要在短时间里缩减,就必须想点其他办法。

  吴长庆想到的是卫所制,朱元璋想出来的卫所制固然有着各种弊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让军队自给自足,出发点是好的。至于后来为什么不行了,主要还是因为缺乏监督,导致武官大肆剥削底层士兵。

  只要限制武将的权力,给士兵监督长官的权力,然后中央再设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那么这个卫所的屯田制就行得通。

  让他们平时自己搞生产,自给自足,这样就可以大幅的削减军费。

  想到这个办法后,吴长庆召开一次朝堂大会。

  他登基以来,很少进行这种朝议,主要是效率不高。

  但是,这次如何安置军队,缩减军费开支和百官都有关系,召集起来一起议论,也能给百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