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九十一章 集腋_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一章集腋

  梧桐苑,小书房。

  曹颙已经“挑灯夜战”了几日,熬得双目赤红,才将一份《大清银行计划书》做完。

  同后世的银行一样,这个银行的主营业务也是存款、贷款与兑换等业务。因为过去的钱庄存款,需要支持“保管金”,所以往钱庄里存银钱的甚少。钱庄主要靠放贷与兑换为生,有的则是承接了八旗饷银的发放。

  曹颙上辈子接触过《经济法》与《金融法》,但是两辈子也没用上过几遭,都忘得差不多。

  如今,他整理的只是自己所能理解的大概的银行理论。

  不外乎“集腋成裘”,与“规范京城贷款利率”两条。前者,可以快速聚拢资金;后者则是能有力介入京城借贷市场,甚至能挤兑同行,在业内迅速脱颖而出。

  或许因为这两条,会使得京城不少钱庄贷款生意受损,但是曹颙并不后悔。

  按照沿袭的律法,规定借贷利息每月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不得利滚利;还规定“公、侯与四品以上官员家”禁止放贷;禁止因借贷收没百姓房产、土地。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果然不假。

  根据曹颙这些日子调查所知,民间借贷五分利就算少的,有的甚至到八分、十分,而且还是利滚利。因高利贷,倾家荡产者,不绝于耳。

  加上放贷的人家,多是高门显户,恶仆刁奴经营,百姓无力偿还者,卖儿卖女,并不鲜见。

  合上手中的计划书,曹颙瞧了瞧桌子,或许康熙叫十六阿哥传话的两件差事,能够通过这个,一起完了。

  这第一家银行,是内务府产业;等到这家生意好起来,再有户部出面,开办第二家银行正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而后,从京城到各省省份,政府介入的便利性显而易见。

  或许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现下未能预见的弊端,但是靠着银行的资金收拢,暂时缓解国家库银的不足,就算是功成。当然,等到这个“大清银行”站住脚,就要再制定些存款与贷款利率的问题,省得形成恶性循环。

  这开办银行的计划同韩江氏提过后,就引起了韩江氏的极大兴趣。重归祖业,对她来说,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没有回扬州,选择留在京城,也是因为她不愿做个养在内宅的寻常女子。这一生,为女以不得,为妻失机缘。如今,除了为人母,教养蕙儿,她也想做点儿事。

  次日,曹颙请韩江氏过府,商议此事。

  没想到,不管是一成的股份,还是半成的股份,韩江氏都不愿沾手。

  她是这样说的:“股份分红,有利有弊,又与内务府相关,不敢与今上分利。”

  连曹颙,以和硕额驸的身份,在皇子与亲王面前,都退避三舍,不愿分利;她不过一民女,如何敢不自量力。

  追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