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新年活动_回到过去做家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书首发域名:,免费追书。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那个年代的春节: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

  那个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

  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那是基本每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换点细粮,换点肉,哪怕是黄石家里都想办法换点细粮。

  那是时候过年不仅仅是大吃一顿,更应该是信仰:新年好兆头,新的一年美好希望。,

  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集市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

  平日里有的父母儿女被隔离,春节也要放回家,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集体性是那个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年饭过节好处是解馋

  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大白菜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年饭可不是一天做出来的。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

  每到春节,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二斤富强粉、一斤黄豆、二斤绿豆、几斤小站稻和五斤鱼,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家过年的一日三餐:腊月二十八发好面{标准粉},二十九开始炸各种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现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萝卜丝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装得满盆满钵,馋嘴又心急的孩子们趁妈妈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着尝新。蒸馒头,包豆包,

  年三十之前要把过年的主食准备好。除夕的年饭分两顿,先是晚上五六点钟吃米饭炒菜,平常的机米换成小站稻,加上烧带鱼、沙锅豆腐、狮子头或四喜丸子、豆芽菜,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顿饭,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吃,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鱼,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点,全家还要一起吃饺子,饺子用富强粉包,比日常吃的标准粉白得多,一般是猪肉白菜馅,有时是酸菜馅。吃饺子的风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节前都要加班加点赶制竹笊篱。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