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8章 泉州之役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那不是起死回生,是活死人黎明。”

  刘招孙忽然站住,郑重其事道: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终究是要死的,朕也会死。”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佛朗西斯科细细揣摩,他不知道,这是魏晋时期王羲之在《兰亭序》的名句。

  刘招孙独自一人走在冷清的紫禁城中,身边没有一名卫兵和太监。

  身边那些人,要么正在帝国各战场浴血拼杀,要么已经长眠地下。

  或许朕能活三百岁,或者能活到五百岁,不过到最后时刻,朕也会死。

  慈宁宫。

  不等宫女禀告,太上皇便推门而入,径直走向后花园。

  金虞姬柳如是在花园赏花。

  他来到金虞姬身旁,低声道:

  “林宇战死了,在瓜州,前几天的事情,蒲刚下令封锁消息,朕刚才知道。”

  慈圣太后手中拎着的浇花喷壶,落在地上。

  泉州,一个在历史上并不算着名的城市。

  相比长安、南京、洛阳等长期作来说,它显得籍籍无名。

  这样一座平平无奇的城市,于宋元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全球重要港口城市。

  据《隆庆府志》记载:“泉居八闽之南,山势蜿蜒,不见刻削,海港逶迤,不至波扬。”

  南宋乾道元年,宋廷因“福建广南皆有市舶,物货浩瀚,置官提举实宜,唯两浙冗蠡可罢”,招罢两浙市舶司,留下泉州、广州两地提举市舶,两地港口地位由此并列。

  泉州地处晋江入海口,能够起到连通内地与海洋的重要作用,拥有包括后渚港在内的诸多深水港。

  南宋嘉泰四年,两广巨富蒲氏家族“家资益落”,蒲开宗举家迁往泉州,继续开展香料贸易。

  淳佑十年,宋廷提举蒲开宗之子蒲寿庚为泉州市舶,在此期间,大量阿拉伯人来到泉州,极大促进泉州经济发展。

  元末,各派势力在泉州相互争斗,“泉民先经回寇涂炭,继为友定荼毒”,商业遭到严重破坏。

  加之明初海禁政策打压,倭乱愈发严重,使得这座依靠海外贸易的城市,渐渐走向了衰落。

  除了人祸,泉州港衰落的自然原因是淤积。

  在泉州港兴盛的时期,远洋货船可以一直开到九日山脚以及洛阳江口,而到了明末,洛阳江口几乎都成了滩涂。

  太初三年,郑森于辽南海战中惨败,后退往倭国,投靠幕府德川家光。

  他的溃逃,造成了郑氏势力在福建的全面崩溃。

  受到郑森败退影响,广德三年,齐军由浙江南下进入福建,几乎没遭遇任何抵抗。

  据史书记载,不战而降者,有“大小官二百九十一员,马步兵两万三千人”。

  广德三年六月。

  闽浙经略张允修,携第七兵团主力越过仙霞岭,由浙江进入福建。

  六月十八日,骑兵兵团于汀州击溃残明军队,斩首两千,隆武帝朱聿键、鲁王朱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