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一章 劫人_名侦探夏贵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迷楼]

  “家书中秦啸称,炀陵恐有二王挟持先帝意图篡位,圣旨未必为真,嘱咐家人等待消息,自己将前往炀陵,一为扫清叛国非议,二为探得虚实后,便命啸云军分兵南下入京勤王。”

  这在当时的大魏,算是明智的选择。打仗切忌后方出事,尤其是啸云军依托着炀陵周围的粮草供给,一旦炀陵篡位夺权,将士们怕不是要饿死在前线。

  秦啸不止为自己,此番回炀陵,也是为抗燕。

  秦不语所写的家书众人一一传阅,在场有前朝时便为军中宿将的听审之人看了,有的甚至掏出废旧的军令做对比,家书所言与秦啸当年的用语习惯、乃至笔迹都多有相似。

  “吴将军,你是兵部旧臣,你看这家书如何?”

  兵部来听审的吴将军斟酌了一番,道:“此家书中所提到的年份、行军术语,皆与秦公惯用的一致。依我所看,不像是一个深闺小姐所能写出来的。”

  “但也不能轻易采信,毕竟她只要有备而来,稍微打听一番就能编出这些词来。”薄有德冷哼一声,复又道,“倘若是真的,一介武人胆敢擅自动兵勤王,他秦家也是犯上作乱!”

  薄有德此言一出,两边听审的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兰少卿咳嗽了一声,提醒道:“那薄大人以为,本朝算不算擅自动兵勤王?”

  薄有德愣了一下,继而面色通红,道:“今日公堂上只说案情!”

  然而他说这话为时已晚,早有御史刷刷记下来等着明天上朝参他一本好冲一冲年底的业绩。

  兰少卿再懒得同他计较,道:“秦氏,按你的说法,此家书寄到之后。秦啸不敢直接抽调帝江关的守军,以免北燕知晓啸云军分流,而是选择亲身犯险前往炀陵,可对?”

  秦不语微微点头,道:“祖父嘱咐我等,若此行不利,必有祸事,可着即投奔母家避难。”

  秦家是洛郡大族,上下几百口人,搬迁起来不是一日两日的,双姝若走得早了,又唯恐落人口实,反而坐实了秦啸要献女求降的罪名,故而只能在家枯等。

  “泰合十三年十月初一,秦国公仅带身边数名亲卫,一抵达炀陵,便遭软禁于东城临时官邸,起初朝廷派大理寺公人前往审问,秦公言其家族世代忠烈,断无苟合北燕之事。”

  “十月初九,有密信送至炀陵,其中内容所述,有约定好啸云军将在换防期间开启帝江关放北燕入关,信上有兵符印记为证。”

  这便是案情最关键的一点,这封密信是实证,信上有秦公才有的兵符。

  “那封信虽然已随秦公烧毁,但宫中多番鉴定之下,还没辨出是假的,多半不是伪造的。为兵符印记做鉴定的掌印太监死在乱兵之中,但他出具过的鉴定札副本在此,做不得假。”兰少卿取出一叠文本,展示与众人传阅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