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8章 东亚局势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8章东亚局势

  大明在为云南的收复而欢欣鼓舞之际,朝鲜也迎来了欢乐时刻。

  蜗居在平壤年余的朝鲜王李淏,正式还都汉城。

  一路上,数千明军护送,万余朝军伴随左右,浩浩荡荡地南向汉城。

  与之相随的,还有数百名文武,几千家眷,连绵数十里,极为夸张。

  对于财政单薄的朝鲜王廷来说,如此大规模的还都,钱粮负担极重。

  吴三桂建言,不如用船,将所有人一股脑打包,从仁川登陆回汉城,顺便瞻仰一下他的丰功伟绩。

  对此,李淏毫不犹豫地拒绝:“朝鲜民众备受欺凌,今南还旧都,就是为了彰显王威。”

  实际上,则是对于海上的不信任。

  似乎也是知晓朝鲜的窘境,明廷将朝贡的银圆两万块,提前送来,至于十万石粮,可以押后再付。

  这对于朝鲜来说,可谓是意外之喜。

  要知道,朝鲜银铜稀缺,在之前民间一直认可布匹,粮食,以物易物。

  壬辰倭乱之后,由于明军入朝作战,携带了大量的白银,所以才让朝鲜开始流通白银,并且认可白银的货币功能。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由于进口明朝商品太多,导致白银外流,以至于朝鲜银贵粮贵。

  而且,粮贵的,只是在寄生城市汉城。

  相较来说便宜,反而是黄金。

  因为朝鲜半岛,金矿颇多。

  朝鲜缺粮吗?其实不缺。

  那些两班贵族的家中,囤积了不知道多少的粮食,但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导致运不出去,催升粮价。

  两万块银圆,对十万石粮来说,其实并不算亏本,如果明朝负责船只运输的,直接从八道沿海转运,反而有赚头。

  甚至,朝鲜王廷想到,不如将那些距离远的,如平安道、全罗道等税粮,转交给明朝。

  然后直接在汉城,收两万白银得了。

  不仅省了运送费,还得了白银,一举两得。

  松商、湾商也慷慨解囊,献上了十万两白银,作为还都的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李淏自然大手一挥,浩浩荡荡的南下汉城。

  到了六月初八,朝鲜王回到了属于他的都城。

  不过这次与上一次的壬辰倭乱相比,朝鲜王不至于太狼狈,景福宫相对完善,宫女宦官一应俱全。

  入住景福宫后,李淏面临了一个政治难题——如何面对太上王李倧。

  以及被满清推举到王位,年仅十一岁的弟弟李澂。

  对此,满朝文武在太上王李倧的意见上,达成了一致,继续尊崇为太上王,待遇从优。

  甚至为了突现孝道,殿下也得让出昌德宫正房。

  李淏同意了。

  而在处置被迫登基的李澂。

  有的大臣觉得应该流放江华岛,有的则觉得应该安抚人心为要,封个院君,显示以仁。

  纠结了半天,李淏还是决定以仁孝稳妥些,毕竟父亲李倧还没死呢!

  李澂也得封安定大君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