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1章 绍武恩科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1章绍武恩科

  在朱谊汐看来,雍正时期施行的火耗归公,只是治标不治本,或者说,其本质就是苛政。

  地方政府收上来的白银重新锻造成官银,提纯锻造等一系列动作,其中必然就会有损耗,即火耗。

  在雍正之前,地方官员会为原本的赋税额度上,加征一两成,充当火耗,毕竟朝廷收税可不打折扣。

  而征收的火耗,除去真正的损耗,其他尽归地方官所有。

  而雍正施行的火耗归公,就是把正税以外的火耗费也纳入征税中,然后再返还给地方官。

  美名其曰,养廉金。

  杂税变正税。

  朝廷增加了收入,百官多了俸禄,唯独百姓承担起重税。

  所以,在深刻的了解了这个时代后,朱谊汐对于火耗归公立马敬而远之。

  所以,控制货币的发行,就成了关键。

  一个时代的货币,有一个时代印记。

  从商时起,铜就担当起了货币形态,因为青铜不仅能够成为开疆拓土的兵器,还是祭祀的必备。

  春秋时,楚国位居南方,人少地狭,就是因为薅周天子的羊毛——铜矿,逐渐开始称霸。

  周宣王就是为了讨打汉水附近的南国,夺回铜矿,所以全军覆没,中兴功亏一篑。

  秦汉至唐宋,铜钱一直是独霸中国,辐射亚洲,由于制钱技术高超,导致铜钱大量的外流,中国自己的铜钱不够用了。

  而明朝,海上贸易的流行,大量的白银内流,逐渐代替了铜钱的本位货币地位。

  但,就跟周天子的铜矿一样,白银并没有受到朝廷控制,这就是最大的危险。

  “国朝以来,白银海外流入日多,但却呈现东多而西少的境况。”

  朱谊汐开始简单的跟大臣们普及金融知识:“嘉靖初年,一石粮食不过五钱白银,及至天启初年,一石粮高达一两白银。”

  “而朝廷收上来的白银,每年依旧是五百万两左右,及至今日,南京粮价每石少则二两,多则三四两。”

  “换句话来说,嘉靖年间距此不过百余年,赋税未变的情况下,国库已经贬值最少一半。”

  “陛下,这是为何?”

  吕大器、姜曰广等人懵了,钱怎么还不值钱了?

  “物以稀为贵!”

  朱谊汐淡淡道:“白银太多而铜钱少,自然就不值钱了。”

  说完,他看着众人思考状,直接道:

  “既然白银流入控制不了,那就控制银圆。”

  “银圆每年制造多少,可是在咱们手中握着,等到白银慢慢退出,长此以往市面上的物价自然就平稳了。”

  “今夏,户部在南直隶的赋税,主收银圆,若是白银,得折算九成。”

  “陛下,那要是有人囤积银圆,高价出手,普通百姓不就糟了吗?”

  冯显宗不愧是地主出身,立马就窥伺到了其缺点。

  “这是锦衣卫的事。”

  皇帝露出一丝笑容:“天下那么大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