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9章 应者如云(第三更,求订阅)_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世子开府,招揽贤才,不拘文武。

  这个消息不过几日的功夫,就传遍了山东,尽管大明朝的科举分成南北中榜,可北五省中举的读书人依然不多,乡间不知有多少屡试不第的书生,他们在得知消息先是跃跃欲试,然后又是瞻前顾后——德世子跋扈非常,万一将来朝廷要杀他,他万一谋反,岂不是上了贼船?

  当然,也有人寻思着,走一步算一步,大不了他谋反时,再说呗,万一他夺了皇位呢?

  千个人千般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很多人来说,这确实是个机会!

  甚至,招聘信息沿着大运河、黄河向周围传播开来,一路传到了隔壁的南直隶和河南。

  离山东不远的开封府杞县,早些年出过一个大人物——李精白,他曾任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不过在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换句话来说,这是妥妥的阉党啊。不过在明末官场中,阉党也好、东林也罢这其实都算不了什么。至少不妨碍他们归乡后的名声,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不过几年前李精白去世后,李家似乎也就没落了——李家再无一人出仕。

  对此,李信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朝中无人,连交粮都要多交几石啊!尽管他是天启丁卯年举人,按道理朝廷选官早就应该选到他身上了,可不行,他爹是阉党。

  其实李信在杞县风评甚好,本地人提起他时无不是赞誉有加。前年杞县先旱后蝗,几乎颗粒无收,即便如此,杞县宋县令仍然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目睹此景,李信自然无法坐视不理,他去见宋县令,为杞县乡亲请命。但宋县令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百姓的死活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的。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样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为此他还作了首《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

  劝捐了多少粮食不说,但在周围的几个县,李信的名声甚佳,可名声……不顶用,家中无人当官啊。

  “老爷,刘大公子求见。”

  这天,和往日一样李信正在书房读书时,有仆人进来禀报。

  李信连忙放下书,说道:

  “快快有请!”

  这刘大公子刘圣箴是李信的好友,他本人不仅是庚午年的举人,他爹刘理顺也是甲戌科状元。历史上,几年后,李自成攻陷京师时,刘与妻妾家仆12人投缳俱死,一同身死的还有两个儿子,就只有在杞县的刘圣箴活了下来。

  “刘兄,今天怎么这般清闲?”

  一见面,李信就笑道。

  “你我可是有阵子没有相聚,今日正好,昨天小弟刚起了一坛酒,你我今日定要一醉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