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四章、推倒南墙(求追读)_1993风华尽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在,BP机谈了420一台的价格,这桩生意大体上总归能做。

  宋阳并没着急,现在不如多巩固一些已有的人脉关系。

  车子在路上开了近一个小时,自然也路过了中关村。

  这时,这条两侧高校林立的道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还在。从白石桥通往颐和园,这条路还不叫中关村大街,名为白颐路。

  路的两旁,后来中关村的几个大卖场,此刻都还没影。

  只有未来的四环主路上,现在有一个四海市场,盘踞着此时中关村规模最大的两通两海公司。

  宋阳看得有些感慨,随后就在燕大的东门那一站下了车,往五道口的方向走去。

  背后是燕大,左边是华清,右手边是华科院。

  离谱的位置。

  在路边走到了蓝旗营附近,终于看到了第一家银行的储蓄所,宋阳直接走了进去。

  这个储蓄所,柜台上还是金属网格栅栏。

  工作人员们,也并没有都穿着统一的制服。

  柜台里的阿姨,带着碎花的袖套,操作着黑白光标的微机,针式打印机在存折上永不停歇地吱吱叫着。

  人不少,宋阳排着队。

  人们手上拿着存折,那上面数字的变化,关系着家庭生活的变迁。

  排队的人不少,因为此时存款的利率刚刚调整过。

  活期%,半年定期高达9%,一年定期就到了%。

  秒杀将来诸多骗钱的理财基金。

  轮到了宋阳,因为是新开户,其他排队的人等的时间变长了,不免说道:“先填好单子嘛,小伙子你这……”

  然后就见宋阳在开户存款金额那里写下了12000。

  旁边的几个人不免瞪大了眼睛,怀疑他是不是多写了个零。

  毕竟看表格里的身份证号,年龄还没到19岁!

  宋阳也没办法,这个时代的银行营业厅,环境就这样。没什么一米黄线的,都是围在柜台前面。

  好在虽然年轻,他自有沉稳的气度。而且人虽多,秩序还在。

  “不存定期?”柜员阿姨确认了一句。

  宋阳摇了摇头:“等一下还要汇一笔款出去,请您再给一张汇款单。”

  说罢从包里拿出了两叠钱,一叠1万,1叠2000,清一色的百元大钞。

  身后甚至旁边排队的人不禁都睁大了眼睛,吃惊不已地伸长脑袋看着柜台那边。

  于是他们就又见宋阳填写着汇款单,收款方是浙省的一家公司,金额是1万元,写着货款定金。

  光是定金就1万块,这个年轻小伙子做的什么大生意?

  但柜员阿姨就无所谓了,并没有因此多看宋阳两眼。

  这还是1993,银行业还没进入大规模的改革阶段,竞争也没加剧,就没什么VIP的概念。

  再者说了,1万多块钱而已,她们又不是没见过。

  倒是宋阳办完了业务之后,有人热络地过来套近乎:“小兄弟,你这做的是什么生意啊?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