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归化丹_大明之九千岁魏忠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架架做工复杂的千岁纺织机,在这些木匠的手中诞生。

  “小李子,把朕的铲子拿过来。”远处,一个优点稚嫩的声音传来。

  “陛下,您歇息一会吧,您就歇息一会吧。”

  跟在唐峰身边的叶孤城,循声望去,当看到那个瘦小的身影后,脸上的表情明显僵了一下。

  归化丹虽然强制性让他对唐峰有了绝对的忠诚,但是,并没有抹杀掉他的记忆。

  这便是归化丹的可怕之处。

  小皇帝,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怎么会跟那些木匠混在一起,做那粗俗的木匠活呢。

  看着只穿着件粗布衣,忙的满头大汗的小皇帝,叶孤城心里头满是疑惑。

  说起小皇帝来东厂这事,唐峰也是有点无语。

  不仅唐峰无语,刘一景,孙承宗,周培公等人也是一阵的无语。

  东厂这边,成功仿制出效率五倍于寻常纺织机的千岁纺织机这事,他们这些大明朝的核心人员都是知道的。

  至于这些纺织机的用处,他们也都一清二楚。

  当下,而山西那边各州府,正在组织人马,尽全力的收拢流民,向着辽东迁移。

  不仅是山西,河南,直隶,山东等地,也都在收拢流民,迁往辽东,以此来较小各地州府的压力,避免民乱的发生。

  辽东奇迹般的迎来了一个大丰收,粮食充足,可是,冬日渐近,这迁往到辽东的数百万流民需要过冬的衣物却是不足的。

  户部那边,虽然也在极力的筹措棉布,但是,目前筹措到的棉布,也仅仅只够数十万人。

  这场大旱,对于大明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连南方的棉田也受到了波及,而江浙一带的那些个士绅权贵,又囤积棉花棉布,市面上能够收集到的棉花棉布非常有限。

  这种情况下,九千岁在直隶永定府封地上的那几十万亩棉田,就成为了救命稻草。

  至于说,为什么永定府,那属于九千岁的三县封地,没有遭遇旱灾,反而大丰收,他们目前也想不明白,只能将其归为神迹。

  但是,那几十万亩棉田收获的海量棉花,却无疑解决了大明朝如今这个最头疼的问题。

  当下,只要将棉花纺织成棉布,送往辽东去,统一发放给那些流民,那些个流民,就可以自己制成过冬的衣物来。

  足够数百万人所需要的棉布,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若是用传统的纺织机,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随着这千岁纺织机的出现,纺织的速度五倍提升,这样的情况下,让原本需要四五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原本小皇帝是在自己木匠坊里面自个鼓捣木匠活的,可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东厂这边的事情,便兴奋的带着一群太监出了宫,到了东厂这边来。

  来了以后,小皇帝便不肯走了,非要在这里,亲自下手,制作这千岁纺织机。

  不管是谁劝,都劝不下,最后,他们也只能作罢,反正东厂这里,安全系数不比紫禁城差,只要不把小皇帝累着,也没啥,小皇帝高兴就好。..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