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5章 一号工程(下)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不准备动用现有的公司力量。”

  成永兴摇了摇头。

  “那是要再向学校求援了?”

  一号工程,这又是一次《全彩工程》级别的大项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次的全彩工程,工大差不多动员了全校的力量支援,这次呢?

  工大现在不要说支援晶圆了,连全彩这种级别的项目都支持不起了。

  “不是。这次的晶圆项目,我准备把它放在春城。相关力量,我也会重新组织。”

  这个事情,成永兴也是想了很久。晶圆放到冰城,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冰城并没有晶圆产业所需要的人员和技术。一个学校的力量,终归还是有限度的。

  虽然光电作弊式的异军突起,但还是掩饰不了底蕴不足的问题。

  新生的工大半导体系,已经支撑了LED,和LCD两个产业。不论是人力,还是技术,都已经走到了极限。

  再寻找一个新的依托,就是最好的办法。

  ————————

  而春城则不同,春城在半导体,尤其是科研领域,有几个单位能够帮上大忙。

  光机所,这个不用提了。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单位,就是光机学校。这间学校的专业设置,差不多就是为了晶圆准备的。

  最重要的一个是林大。

  林大的半导体系(1983年改名电子科学系)成立非常早,它在1959年的时候就成立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系》。

  这个系在1960年的时候,就自办元器件工厂,用于实习并生产集成电路。

  在这个时期(1992年),它的实力,比工大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其下属的专业设置也是异常完整,包括了电子学,半导体化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等一批具有硕士和博士资格的强势专业。

  在这个年代,东三省工业基础,技术基础之雄厚,简直难以想象。

  冰城,春城,奉天,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足以支撑一片天空。

  可惜的是,此时整个国家,从上到下的思路就是全盘引进。对科研,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减少。这些力量,最后全部荒废。

  由于东三省以及春城经济的日渐衰落,地方财政养不起这么多国家级高校。

  林大(985,211),林工大(211),白求恩医大(国家重点),邮电学院(东北唯一邮电学院,录取分数超过重点),地质学院(国家重点),总共五所国家级大学,于2000年被迫合并,成立了新林大。

  即使是这么多大学合并在一起,仍然无法解决经费问题,只能靠举债度日,最后成了国内首家资不抵债的高校,轰动一时。

  林大半导体系的实力,与林大一样,由于缺乏经费及没有产业环境的支撑,日渐衰落,最后连冰城工大都比不过了,实在是可惜。

  ————————

  把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