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6章河湟失陷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甘州即西汉张掖郡,大明立国之后,成为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

  陕西行都司,下辖有十二卫三所,是大明控制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的重要军事建置。

  然而此刻却突兀遭受围困,阿史那铁勒受大帝帖木儿之命,率麾下突厥军团绕过嘉峪关,走青海湟水流域一带,并裹挟杂居在青海的吐蕃诸酋、蒙古部落、回回部落,出其不意地攻克了西宁卫五大千户所,治所西宁城失陷,仅有卫镇抚使李南哥率残军逃入甘州。

  青海河湟地区“北拒蒙古,南捍诸番”,具有重十分要的战略地位,故而明初王师占领了这一地区后,朝廷十分重视对它的经营,设置了西宁土卫卫所,下辖左、右、前、后、中五大千户所,在河湟地区建立统治秩序,掌控这块战略要地。

  因为河湟地区降附明朝的元朝官吏和一些部落头人,在地方上有着一定势力和影响,明王朝要稳定少数民族聚居的河湟地区,不能不在许多方面倚重他们,故而明廷在河湟地区实行“土汉参治”,一方面对这些故元官吏和部族首领封授官职,称为土官,享有种种优渥特权;另一方面则选派内地汉官前来与土官共同任职于卫所,一则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二则也防止土官坐大成患。

  并且由于青海多民族杂居、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因此明廷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治措施,很快便出现了政局稳定、边防巩固的局面。

  如在冲要隘口驻兵防范,对境内少数民族部落之间的抢掠行为尽量制止,对各族人民的反抗坚决镇压,对边远少数民族部落采取“叛则剿,顺则抚”的军事策略。

  大明这等宽仁的做法,在立国初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得河湟地区政局稳定、边防巩固,然而当突厥军团来袭时,这稳定局面瞬间便被打破。

  面对如狼如虎的突厥蛮夷,大多数土官部落都选择了投降,随即被强行掳掠征调,浩浩荡荡地杀向了西宁卫五大卫所。

  哈密战事吃紧,李南哥根本未曾想过,帖国大军竟会绕过嘉峪关,选择从河湟地区杀入甘肃腹地,以此阻断朝廷派往哈密的援军。

  猝不及防之下,加之突厥骑兵超高的战力与超强的机动性,西宁卫五大卫所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便被部落联军逐一攻破。

  面对这等艰险处境,李南哥果断弃城逃跑,比起死守西宁城,最终全军覆没,他必须退回甘肃镇,通传宋晟帖国大军从河湟杀来的消息。

  否则甘州告破,那不但整个河西走廊尽数落入帖狗之手,他们还可趁势杀入陕西汉中等地,那局势可就真的危险了。

  当然,这只是他给自己临阵脱逃强行解释的借口罢了。

  不过正因为他及时传递了消息,正准备率军驰援哈密的宋晟不得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