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32章河西!河西!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甘肃西北部,有一片天生肥沃的膏腴之地,水量充沛的带状区域,是沟通中亚与中原的重要纽带,这就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全长约一千公里,宽度从几公里至二百公里不等。整体形状如带,又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

  俯瞰河西走廊,北面是阿拉善高原,戈壁遍布,人迹罕至,南面是青藏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河西走廊处于两者之间,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沟通了中原和亚洲腹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经此产生了交集,在中原的历代统治者眼中,身处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就是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夷,与华夏这个礼仪之邦格格不入。

  而游牧民族则是觊觎中原的富庶繁华,两种文明截然不同的差异,很快便成为了冲突的导火索,双方于河西走廊常年征战,厮杀不休。

  西汉建元元年,张骞受命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张骞此次持节出使,第一次带动西域各民族与中原有了密切的交流和沟通,这条通道就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而张骞本人也因此名垂千古。

  此后汉武帝增设河西四郡,西汉自此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这块战略要地,自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联通世界的血管。

  汉朝占据河西走廊,能够将北方少数民族一分为二,使西羌生活在苦寒之地,孤立无援,而河西走廊犹如楔子,牢牢钉入西域腹地,直达吐鲁番和哈密,成为中原王朝伸向西域的一条有力臂膀,得以粉碎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的阴谋。

  而依靠这根有力的强大血管,中原王朝也得以沟通中亚乃至西域各国,外通地中海、中东,内至苏州、杭州,商贾云集,盛极一时。

  西域商人为中原之地带来了汗血宝马、葡萄、核桃、石榴、无花果、大蒜、葱、黄瓜、香料、药材、乐器和金银器等各种商品,而中原则输出了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四大发明,双方都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自张骞“凿通西域”以来,西域就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到了唐朝时期,更是在西域广袤的土地上先后建立了四个都护府行使主权。

  但是,随着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争,到了宋代,中原王朝已经失去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西域属于回鹘及吐蕃,元代时西域则属于察合台汗国统治。

  直到大明立国之后,华夏民族才又有了经略西域的机会。

  能否控制河西走廊,是一个中原政权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奈何自晚唐以来,河西走廊的沦陷于异族铁蹄之下,致使草原势力能够自由出入中原,留下了无数血与泪的教训。

  大明立国之后,第二次北伐之时,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